北方交通核心资料遭泄露“挖墙角”挖出侵犯商业秘密案(2)
如果通过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研发的新产品,很快被翻版复制,谁还会去创新呢,谁还有激情去创新呢?
恒大地产2011年净利突破百亿大关 让利民生牌拔多项头筹
市场人士指出,恒大调控下大打让利民生牌,通过薄利多销的理念,直击楼市刚性需求,是当前形势下破局楼市的良方
宏观调控政策频频出击之下,中国楼市度过了持续震荡的2011年。乍暖还寒的3月,又到了各大房企集中公布年报的“放榜期”。作为在过去一年中最引人注目的龙头房企,恒大地产(HK.3333)2011年净利润再创新高,达117.8亿元,同比增长近5成;总资产人民币1790.2亿元,同比2010年的1044.5亿元,增长71.4%。
3月28日,在恒大地产的香港业绩发布会上,公司总裁夏海钧表示,“公司的主要经营数据在2011年和2010年对比后,都有35%到70%的增长,应该说取得了在宏观调控下非常良好的业绩。而在中国房地产协会和中国TOP评估组刚刚发布的全国两个房地产评估报告中,恒大地产集团综合实力排名第2,销售面积则排在中国第1。”
土地方面,恒大地产2011年末的土地储备面积达1.37亿平方米,较2010年末增加4083.9万平方米,增长42.5%。对此,恒大董事局主席许家印称,“目前恒大已经完成了土地储备数量和规模的匹配,我们会维持这一水平,基本上保持不变。”
许家印还表示:“基于全年销售市场前低后高的总体判断,恒大上半年推货力度相对较小,上下半年的推货量之比约为4:6。”
多项指标全国第一
根据恒大2011年年报显示,其多项业绩指标全国第一。2011年,恒大全年销售面积1219.2万平方米,同比增长54.7%,中国房企第一;在建面积3652万平方米,同比增长52%,中国房企第一;销售金额803.9元,同比增长59.4%,目标完成率114.8%,中国房企第一;营业收入619.2亿元,同比增长35.2%,香港内房企第一;净利润117.8亿元,同比增长46.9%,再次超越老牌“大哥”万科。
市场人士指出,只有真正贴近老百姓需求的产品才是市场热销的产品,这在调控年中的中国楼市,表现得尤为突出。恒大调控下大打让利民生牌,通过薄利多销的理念,直击楼市刚性需求,是当前形势下破局楼市的良方。
许家印也在各类场合多次提到:“恒大的利润主要来自于超前的民生地产发展战略,来自于超强的成本控制能力,来自于战略合作伙伴(供应商、建筑商)的让利。恒大要少赚或者不赚老百姓的钱,要多建老百姓买得起的精品民生住宅。”
定位刚需
最薄利多销房企
随着房地产调控政策逐渐深入,全国房地产总体走势出现明显变化,房企备感调控压力,对比最近各大房企年报数据发现,恒大在宏观调控下仍然实现业绩的连续高增长,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其明确的定位适应了当前的市场和政策方向。
据了解,恒大是中国最早进行二三线城市战略的地产企业,早在2004年便已全面进军二线城市,2010年3月大规模进入三线城市。
目前,恒大已进入中国103个城市,其中不限购城市占比65%;在集团现有的187个项目中,约55%项目不在限购区域或不受限购影响。而在有限购政策的城市中,恒大的产品因满足刚需受到欢迎。年报显示,二三线城市项目全年为恒大销售业绩贡献比例达到95%。
业内人士认为,恒大最具市场杀伤力的是其定位刚需的产品结构和超高的性价比。数据显示,恒大的产品定位都是针对首次置业者和自住的普通老百姓的刚性需求,自住比例86%,首次置业比例是64%。因此,恒大在低迷的市场环境中仍然保持大幅增长,全年累计完成销售803.9亿元,同比增长59.4%;目标完成率114.8%,位列全国第一。
早在去年,就有业内人士对楼市的走向进行了预言,宏观调控下随着刚性需求的逐步释放,高性价比的楼盘将成为置业者的首选。对于提升产品的性价比,恒大一方面通过精品战略提升产品品质,另一方面从拿地开始构筑成本控制防线,美林曾发表研究报告指,恒大主要竞争优势在于将产品标准化,令营运效率与成本控制均可做到最好。成本降低以后,恒大选择了让利于民,年报显示,2011年恒大销售均价6590元/平方米,减去1500元/平方米的精装修,恒大全国房产均价在5000多元/平方米,通过薄利多销在低迷的市场环境下赢得市场,用最低的利润率创下了高利润,从而保持业绩大幅增长,核心业务利润、净利润双双再超万科。 (作者:,来源:)
- 上一篇:内部人员窃取机密“挖”工人
- 下一篇:单位未付补偿金不等于竞业禁止协议无效
- 业界热议录音制作者广播权 2015-06-03
- 软件著作权登记与取得著作权没有任何的关系 2015-06-02
- 商标评审申请及答辩 2015-05-10
- 最高法司法解释:反向工程获商业秘密“合法” 2015-05-10
- 谈谈“传奇”私服及其侵犯商业秘密的性质 2015-05-29
- 对侵犯商业秘密行为应承担那些行政责任 2015-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