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燕艳、云南济融科技有限公司诉贵州金星啤酒有限责任公司侵犯专(2)
被告对其答辩理由向本院提交了以下证据:第一份:金星牌啤酒酒瓶实物两个,欲证明与第一原告的专利不一样;第二份:啤酒瓶技术资料,欲说明酒瓶是金星啤酒总公司制造的,被告不是制造者,此外还欲证明该技术资料反映的技术与第一原告的专利技术不一致。
原告对被告提交的上述证据提出以下质证意见:对第一份证据的真实性没有异议;对第二份证据认为不能证明被告的观点。
本院认为:对被告所提交的第一份证据真实性予以认可;对被告提交的第二份证据由于只是一份自行出具的技术资料,没有其他证明其真实性的证据,因此本院对其真实性不予认可。
根据庭审和质证,本院确认如下法律事实:第一原告杨燕艳是一种“新型防爆啤酒瓶”实用新型专利的专利权人,该专利于2002年1月2日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该专利权利要求书中载明:1、一种新型防爆啤酒瓶,其特征是瓶体外壁带有一系列圆弧环状加强筋,并且瓶体的上半部的壁厚大于下半部的壁厚;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防爆啤酒瓶,其特征是瓶体的上半部加强筋尺寸大于下半部加强筋的尺寸,内凹的瓶底带有辐射状加强筋;3、按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防爆啤酒瓶,其特征是与瓶体相配的瓶盖带有释压孔,释压孔处有与瓶盖成一体的保险膜片。2003年6月1日,第一原告以该专利权作价入股,与其他股东共同成立云南济融科技有限公司。2003年9月,两原告发现被告贵州金星啤酒有限责任公司生产,并在昆明市场上销售的金星牌啤酒使用的酒瓶在主要技术特征与外观方面均与两原告的专利技术相同,其技术表现为对两原告专利技术的明显的模仿替代,整体技术效果相同。据此,两原告认为被告贵州金星啤酒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两原告许可,在其生产、销售的产品中使用两原告的专利技术已构成侵权为由诉至法院。
本院认为:本案第一原告与他人与2003年6月1日签订了一份合作协议,约定第一原告以其拥有的三项专利(其中包括本案涉及的专利号为ZL01214123.2的实用新型专利)作为出资,与他人共同成立本案第二被告云南济融科技有限公司。经过法定的验资及其他程序后,第二被告于2003年6月19日成立,取得企业法人营业执照。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四条第二款:公司享有由股东投资形成的全部法人财产权,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责任。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第五十七条规定,未经专利权人许可,实施其专利,即侵犯其专利权,引起纠纷的,由当事人协商解决;不愿协商或协商不成的,专利权人或者利害关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因为本案中涉案专利属于法人的财产,第二被告作为财产权人在本案中是涉案专利的利害关系人,所以本院认可其享有诉讼权利。
两原告欲证明被告侵犯其专利权,应当由两原告提交证据证明被告的产品落入了两原告专利权的保护范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第五十六条第一款: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专利权的保护范围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及附图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最高人民法院审理专利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若干规定》第十七条对《专利法》第五十六条第一款中的专利权保护范围进行了解释:专利权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书中明确记载的必要技术特征所确定的范围为准,也包括与该必要技术特征相等同的特征所确定的范围。该条第二款规定:等同特征是指与所记载的技术特征以基本相同的手段,实现基本相同的功能,达到基本相同的效果,并且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经过创造性劳动就能够联想到的特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实施细则》第二十一条第一款:权利要求书应当有独立权利要求,也可以有从属权利要求;以及第二款:独立权利要求应当从整体上反映发明或者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记载解决技术问题的必要技术特征。本院认为本案中涉案实用新型专利说明书中的权利要求书所载的第一项是该专利的独立权利要求,其中包括该专利的两项必要技术特征,即1、瓶壁外壁带有一系列圆弧环状加强筋;2、瓶体上半部的壁厚大于下半部的壁厚,这两项必要技术特征构成该专利的保护范围。从被控侵权的啤酒瓶来看,该酒瓶瓶肩部位和瓶体下部与瓶底连接的部位有网状的加强筋,网状加强筋与原告专利的环状加强筋技术从外观和分布部位来看都不相同。同时根据等同原则来比较,原告专利的环状加强筋布满整个瓶体,而被控侵权的酒瓶上的网状加强筋仅分布于瓶肩部位和瓶体下部与瓶底连接的部位,因此原告专利的环状加强筋实现的功能是对整个酒瓶起加强、防爆的作用,而被控侵权的酒瓶上的网状加强筋仅对瓶体的两个部分起到加强、防爆的作用;此外,网状加强筋的加强作用是横向的,而网状加强筋的加强作用是横、纵向结合的。因此,原告专利的环状加强筋与被控侵权的酒瓶上的网状加强筋技术所实现的功能是不同的,效果亦不同,而且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不经过创造性劳动不可能能够联想到以网状加强筋替代环状加强筋,所以原告专利的环状加强筋与被控侵权产品上的网状加强筋技术不属于等同技术。比对应遵循全面覆盖的原则,由于原告专利的环状加强筋与被控侵权产品上的网状加强筋所采用的技术不相同也不等同,所以被告产品所采用的技术与原告的专利权保护范围所包括的技术并不产生全面覆盖的效果,即被告的产品并未落入原告专利权保护范围。因此本院认为被告的行为不构成对原告专利权的侵犯。(作者:,来源:)
数据统计中,请稍等!
相关阅读:
- 技术秘密与专利的区别和联系? 2015-05-22
- 表演者对其表演享有那些权利? 2015-06-02
- 网络知识产权保护任重道远 2015-06-03
- 企业公示信息抽查制建立 商业秘密核定须报上级 2015-05-21
- "小吊机"群体性专利侵权划上休止符 2015-05-10
- 富士FUJI商标被撤销 2015-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