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知识产权智库 > 版权保护 > 动态 > 正文

“最严版权令”之后,阿里音乐该怎么走(3)

发布时间:2015-11-17 09:08商业秘密网

  虎嗅:这个是业界历史数据 ,未来有没有一个可能透露的数据,表明阿里对正版化的决心,或者对未来阿里音乐的投入,未必是正版,也包括新的产品、新的规划投入?
  宋柯:我关心的是最初聊到的话题用户痛点,我希望完美的互联网音乐商业模式,应该是类似于院线化。版权各个平台都有,大家拼得只是这个平台的硬件,顶多就是产品。否则现在这个体系,大家只是花大钱买了版权,数据也不清晰,分配也不知道怎么分配,用户还在免费得听,还在享受。这个模式能延续多久,我个人也是疑问。
  拿什么拯救中国互联网音乐产业?
  唱片业、互联网势力的交织,令中国音乐产业处于一片乱象中,至今难见曙光;收费与免费模式还在争吵不休,音乐产业如何像影视产业那样与互联网实现无缝对接?如何建立行之有效的商业模式?或许我们需要理解音乐产业真正的症结在哪里,这里是宋柯从业20年来对音乐产业痛点的总结。
  传统唱片公司很弱势。互联网化已是音乐产业发展的大势所趋,但传统唱片公司一直没有资格参与游戏规则的制定。尽管目前各大互联网音乐平台都在大手笔采买独家版权,但这种“坐等收钱”的现状并不表明他们就此变得强势,“传统唱片公司一直很弱势。”宋柯告诉虎嗅,“他们不光是想要钱,他们想要的东西很多。”
  而目前的版权采购模式对唱片公司来说并非好事,因为价格评判体系不是音乐的真正价值而是平台方的曲库规模。“曲库规模它只代表过去,不代表未来。”他反问道,“未来你写的一首歌被点击了1亿次,这1亿次应该是多少钱?”
  音乐产业初级且粗放的模式未改。“我们产业上游这一行基本上是人脉的起决定性作用(包括你去找一首歌、找一个制作人、找一个演出商 )。”宋柯解释到,“基本上只能通过人和人之间口碑的传播去决定这个产业很多从小到大的事情。这个效率极低,透明度很差,成本极高。”
  中国目前并不存在像Billboard一样的透明实时的销售榜,因而也没有更详细权威的数据来供唱片公司做营销参考,以便决定应该去哪里做推广,或将重点倾斜到哪里。也正因为如此,宋柯吐槽道:“在10年前,我们只能靠勤工俭学的大学生,到每个店站一下午,每一个上来买唱片的人都问‘你买的是哪张唱片?’一看是我们的,就做一个统计。我们是靠这种最笨的办法获得数据。”
  音乐选秀综艺节目对音乐产业并没有实际作用。音乐选秀类综艺节目从《超级女声》开始就在中国电视节目收视市场成为常胜将军,《中国好声音》第三季不仅曾引发搜狐视频与腾讯视频的天价争夺,还将百度音乐、酷我、虾米与天天动听都卷入版权纠纷中。
  音乐选秀综艺节目影响力虽大,但在《直通春晚》《完美声音》以及滚石《原创歌手大赛》等节目中担任评委的宋柯却表示,这是这些节目都是电视产业范畴,音乐只是辅助的角色。“真正要让音乐工业从里面受益,应该还是我们工业自己去想办法,电视我们基本上也靠不上。”他说,“很多影视圈、影视歌曲,也算跟我们跨界可以搭上勾,但都不能促进。所以每年从电影到电视,给我们贡献的就是3首红的电影主题曲或者电视剧主题曲。或者10首翻唱的老歌,10个、5个老艺人重新的崛起,5个新艺人不错的上升,仅此而已。”
  音乐付费不是终极目的。尽管Apple Music相关负责人表示“免费音乐是谎言”,但在国内免费音乐依然受到普遍欢迎。“行业对付费肯定是有期待的。免费有免费的体验,付费有付费的体验。”宋柯表示,“付费不是终极目的,现在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上下游的良性循环。”
  按目前中国文化产业和资本的发展速度,我们有理由对互联网音乐怀有美好期待。但这些期待应当建立在值得期待的良好商业模式上来,正版化是第一步但绝不是最后一步。被盗版、免费和版权倾轧所挤压的中国音乐产业应该怎么走?(作者:未知,来源:虎嗅网)
温馨提醒:

当您的合法权益遭到侵害时,请冷静以待,可以通过咨询法律专业律师,咨询相关法律问题,走适宜的维权之路,这样才能最大程度保护您自身权益!

如果有法律问题,请拨打免费咨询热线:0574-83099995 我们及时为您解答。

免费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