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关于我们 > 媒体发布 > 正文

传统媒体拥抱数字媒体,版权是关键

发布时间:2015-06-01 16:25商业秘密网点击率:

  今年3月,重庆日报报业集团发布版权声明称,集团下属各报刊网和平台享有的版权内容,仅限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所属系列媒体上作为第一网络平台发布。除法律、法规规定可以合理使用的范畴外,未经集团书面授权许可,其他任何网站都无权使用。此消息发出,立即引起媒体的广泛关注。其实,重报集团不是第一个向新媒体说“不”的传统媒体。几年前,全国几十家都市报老总聚首南京,面对网络免费非法转载,发表了“南京宣言”,解放日报报业集团也曾经向其他30多家党报发出抵制互联网免费转载的倡议。

  2009年,《新京报》以未经许可擅自转载其7706篇文章将浙江在线诉诸法院,后由于当地法院将其拆分成7706个案子而引发社会关注。虽然历经几年磨难,《新京报》最后胜诉,但时至今日,网络免费非法转载传统媒体现象仍然屡禁不止。

  最近几年,由于数字新媒体的影响,海外也经常有纸媒体不断停刊的新闻报道。

  今年5月初,湖南卫视宣布拒绝与网络新媒体合作,推行网络独播。这在广电领域,尤其是传统媒体间引起很大反响。支持者有之,反对者有之,替其担忧的“杞人忧天”者有之,且看且珍惜者亦有之。

  中国互联网发展经历了二十年的历程。网络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影响,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既有机遇,也有挑战。面对新媒体,传统媒体是被迫屈服,任其鱼肉宰割,还是绝地反击,自成一体,自我发展壮大?还是强强联合,寻求融合,共同发展?

  无论是传统报刊,还是广播电台电视台,不管你愿意不愿意,数字新媒体来了,数字新媒体对传统媒体内容的传播使用是不争的事实。那么,传统媒体面对数字新媒体,如何生存和发展?传统媒体靠什么与新媒体进行合作、竞争?专业人才?数字技术?运行平台?营销手段?政府支持?都不尽然。关键应该是内容,有版权的内容,也就是版权资产。

  但是,由于传统媒体对版权归属、版权资产管理、运营维护和版权保护重视不够,往往造成数字网络环境下的后续开发不利。

  对职务作品的著作权归属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清是传统媒体的通病。传统媒体大都对职务作品权属约定说不清道不白,大都没有与员工就职务作品权属通过合同进行约定。按照《著作权法》第十六条的规定,单位提供物质技术条件并由单位承担责任的,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者合同约定著作权由单位享有的,职务作品著作权归单位享有,作者仅仅享有署名权,单位可以给予作者奖励。除此而外,职务作品著作权由作者享有,但单位有权在其业务范围内优先使用。作品完成两年内,未经单位同意,作者不得许可第三人以与单位使用的相同方式使用该作品。

  实践中,很多传统媒体由于版权意识不足,内部版权管理制度不完善甚至缺失,疏于对职务作品从《著作权法》角度进行规范和管理,导致面对新媒体时非常被动,新媒体擅自转载传统报刊文章和广电节目无人担责。当作品版权属于员工,报纸发表作品两年后如何进行后续管理,是很多报社面临的现实问题。因此,传统媒体需要跟员工通过合同约定获得授权并支付报酬,才能主张权利或再授权给新媒体。

  我国著作权法在2001年10月修改后才引入“信息网络传播权”这一新的权项,在此时间之前,任何媒体单位都不可能或很少就数字网络环境下的后续开发和传播使用进行约定,所以,传统媒体就2001年10月以前的内容向数字新媒体传播使用,或者数字新媒体擅自使用,非常容易造成侵权。

  很多媒体知道《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规定了八种“合理使用”的情形,如为报道时事新闻,在向公众提供的作品中不可避免地再现或者引用已经发表的作品;向公众提供在信息网络上已经发表的关于政治、经济问题的时事性文章,这两种情形都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不向其支付报酬。但是实践中,数字新媒体往往自行扩大解释“合理使用”的范围,而且对政治、经济类时事性文章也把握不准。还有很多新媒体转载时事新闻时,很少懂得著作权法,甚至综合各媒体的报道,将其他媒体内容改的面目全非,不标明作品名称,不给作者署名、不标明作品出处等等,都属于不规范的“合理使用”,未尽到合理使用的法定义务。(作者:张洪波,来源:中国传媒科技)

数据统计中,请稍等!
温馨提醒:

当您的合法权益遭到侵害时,请冷静以待,可以通过咨询法律专业律师,咨询相关法律问题,走适宜的维权之路,这样才能最大程度保护您自身权益!

如果有法律问题,请拨打免费咨询热线:0574-83099995 我们及时为您解答。

免费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