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关于我们 > 媒体发布 > 正文

网络新型犯罪引发专家热议

发布时间:2015-05-18 14:55商业秘密网点击率:

近几年来,各式各样的网络犯罪在我国不断出现:2007年5月25日,一些网络黑客潜入湖南省红十字会网站,将上面的慈善账号改为他们进行诈骗的银行账号,现在6名涉案人员已经全部被抓获。据湖南省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介绍,7天前,他们发现红十字会网站上遭受黑客攻击,原本网站的捐款账号竟然被更改,开户行从建行变为农业银行,账户名也从湖南省红十字会变为一个人账户。   2009年4月,某沪上知名公司高管在离职后伪造有关事实,通过黑客、第三方软件入侵的方式,冒用公司高管的邮件地址向公司客户及不特定对象大量发送电子邮件,引起了客户对公司信誉的强烈质疑,给公司带来了很多的负面评价,同时公司的业务也因此造成大量的损失。   类似的案件不断发生,已经对人们的生产生活产生了巨大的损害和不良影响。   上海某律师事务所的李浩律师说,对于网络新型犯罪这种高智能性、涉及面比较大的犯罪,在法律上还是不能够完全解决。就目前看我国针对网络犯罪的法律环境相对落后,不够完善,有些案件无法被法院受理。“比如针对第二个案例,现在处理起来就比较麻烦,没有特定的一个法律法规可以解决。案例发生的不是很多,大家关注也是少了些,希望司法、立法机关加强这块的完善,媒体也能给予一定的关注。”   的确,由于网络的虚拟性,如今网络犯罪的形式可谓是多种多样。例如盗取他人网络账号、密码或虚拟货币、制作传播网络病毒。还有将网络作为犯罪场所或媒介的犯罪,例如建立淫秽网站、传播淫秽图片,发布卖淫信息等。   世界各国均有打击网络犯罪之举,但是网络犯罪仍然猖狂。专家称,这是由于网络犯罪具有犯罪成本低、传播迅速,传播范围广,智能性高、隐蔽性强、风险性低、危害性大,利用网络进行金融犯罪的比例不断升高等特点。主要原因是:   1.互联网本身的缺陷   Internet的前身ARPANET主要在开发不受战争破坏的分散式网络系统,其目的是要将信息从传递端顺利地传送到目的端,因此资料安全或者网络安全并不是ARPANET当时设计的目的。这也是目前在Internet上设的商务网站容易受到黑客攻击的原因。   2.黑客软件的泛滥   目前网络上的操作系统以微软的Windows NT及UNIX为主,这些操作系统或者一些软件或多或少存在一些漏洞,一些人利用这些漏洞设计了一些攻击程序,并上传到网络上到处传播,俯拾即是。   3.互联网的跨地域、跨国界性   互联网本身具有跨地域、国界国性,没有空间限制。网络信息散布迅速,基本上没有时空限制,影响范围极其广泛,层次极其繁多。而在网上来源网址可以假造,犯罪者身份有可能隐藏起来,加以网络犯罪证据极为有限,其证明力又大打折扣,而且极易被毁灭,所以追诉犯罪的证据问题变得非常关键。   4.网上商务存在的弊端   据英国Trading Standard Institute公布的调查显示,25%的网站不安全,黑客可以得到客户的信用卡资料以及其他更多的信息。同时,还发现网上购物还有交货速度慢,价格昂贵等问题。该机构还发现,38%的订货无法准时送达,17%的订货没有送到。   5.互联网性质的不确定性   在互联网上发布信息,其性质根本不是传统观念所能涵盖的。有人认为,在线服务提供人,类似报纸发行人,在网页发布前,推定其已经象传统的出版社那样,审查了要发布的内容。而这些内容,则为其所默认。   针对新型网络犯罪的蔓延,专家也提出了他们的建议。   北京某律师事务所段律师针对如何防范网络犯罪发表了他的看法,“网络犯罪它涉及法律,也涉及技术问题。除了要加强法律制度完善的同时,司法人员也要在技术上加强,这两者是缺一不可的。就如同坐飞机从北京去纽约,每个礼拜有时间,没有飞机也没用,这就是技术问题。但是我个人更强调法律,根治网络犯罪,最终还是需要建立健全相关法律,用法律约束、打击网络犯罪。”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北京顺义区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网络犯罪研究专家于志刚博士认为,对于网络新型犯罪这种高智能犯罪。防范技术永远是出现在犯罪技术之后,此消彼长。仅依赖技术来防范网络犯罪是无意义的,那将是无止境的。于志刚教授说,打击网络犯罪的长久之计在于法律,只有通过法治,才能确保打击、防范网络犯罪的力度。   计算机犯罪对象的多样性、远距离性、跨国性等特点,决定了我们的计算机犯罪预防工作必须从各方面入手,与各部门加强合作。网络上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离不开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只有各方面的力量多方有机合作形成合力,才能聚集最大的力量预防打击计算机犯罪。

(作者:,来源:)
数据统计中,请稍等!
温馨提醒:

当您的合法权益遭到侵害时,请冷静以待,可以通过咨询法律专业律师,咨询相关法律问题,走适宜的维权之路,这样才能最大程度保护您自身权益!

如果有法律问题,请拨打免费咨询热线:0574-83099995 我们及时为您解答。

免费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