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关于我们 > 媒体发布 > 正文

《浙江产业集聚区规划》深度解读

发布时间:2015-05-18 14:55商业秘密网点击率:
人均生产总值超7000美元,连续多年居全国前列;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人均纯收入连续10年和26年居全国首位……1月的浙江两会上,盘点过往经济数据,浙江的表现可谓突出。只不过,发展日新月异间,追赶者的脚步也逐渐日隆。

如何加速转型?这一次,浙江人将目光锁定于产业集聚区。

刚刚过去的2月末,《市场导报》记者从浙江省发改委获悉,作为“四大建设”的主要载体,全省覆盖所有设区市的14个省级产业集聚区的发展规划已经省政府审议通过。根据这些规划,14个省级产业集聚区的面积将达1000平方公里,其中“十二五”开发建设的面积为400平方公里。

而2011年,将成为14个产业集聚区的项目推进之年。

大江东“加速跑”

步入3月的杭州,春天比往年来得更早。

持续的晴暖下,萧山钱塘江沿岸区域的土地上,热火朝天的一个个工地正燃起一股股建设高潮。

兔年伊始,杭州市发改委就表示,作为大江东产业集聚区全面推进实施之年,年内大江东将实现“基础设施成效明显、规划设计继续优化、招商引资取得突破、产业项目快速推进”四大目标。

位于出海口附近的临江,曾经是一大片摇曳着荒草的广袤荒地,如今却成为大江东最大的一个建设场。在其已经公布的发展规划中,汽车产业被摆到举足轻重的核心位置,未来,这里还将建成为杭州的汽车产业聚集区。

3年来,青年汽车销售有限公司(莲花汽车)总经理王顺胜亲眼见证了这里从冷寂到热闹的转变。说起当初为何会把总部安在临江,他给出的答案是:因为这里给予了青年莲花提升区位优势的机会。

“首先,与外界的商务往来更方便。其次,作为整车厂来讲,江东地区运输更便捷。再者,整个园区我们也有很多的零部件工厂,与美国底特律一样。配套上的方便,更加有利于控制成本和产品的质量。”王顺胜说。

而在青年前后,更有吉利汽车、吉奥汽车、中国重汽集团杭州发动机项目、依维柯轿车变速箱项目、东风杭汽、东风日产柴、浙江飞碟客车等诸多汽车及零配件生产厂家相继落户临江。

只不过,这还不足以勾勒临江对大项目的布局,更大规模的招商还在持续。导报记者获悉,今年临江给自身设定的又一个目标是:全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350亿元,工业性投入45亿元。

如今,除汽车大项目外,一大批战略性新兴产业也是临江重点发展的项目。

不是没有过怀疑。曾经,考虑到临江许多地方由围垦海涂而来,不少人都担心在这里发展新产业是否会缺乏基础。然而,临江新城管委会主任洪松法却不认同这样的观点。在他看来,眼睛看着明天的产业,超前规划就能“无中生有”。

低碳产业园就是“无中生有”的一个典型例子。

几年前,在原有台湾产业园的基础上,临江抓住了台湾企业从第一代食品制造、第二代IT硬件代工向第三代新兴产业转型的机遇,又联手位居全球三甲的液晶显示面板研发、制造及行销公司“友达光电”,共同规划建设了一个低碳产业园,以“园中园”方式吸引了一大批世界知名企业落户。

根据导报记者获得的一份材料显示,目前,临江在建(筹建)的项目有60个,总投资已达200多亿元。而包括江东、临江、空港、前进4个片区在内的大江东产业集聚区,2010年工业销售产值则达到了616.6亿元,增长27.5%,集聚效应不断显现。

而这,还只是14个产业集聚区蓬勃发展的其中一个缩影。

由“块”而“带”

根据《浙江省产业集聚区发展总体规划》,到2015年,14个产业集聚区要初步建成一批产业竞争能力强、要素利用效率高、创新能力提升快、生态环境建设美的重点开发平台。

而观察嘉兴现代服务业、义乌商贸服务业、丽水生态产业、舟山海洋产业等产业集聚区,导报记者留意到,这些产业集聚区和以往的开发区、工业园区、工业功能区等平台最大的区别还在于,其空间内涵要丰富得多。

比如,以前的开发园区往往强调引进外资或以传统制造业为主,而产业集聚区则更多地将高效生态农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进行融合,同时促进科技、人才、产业的一体化。

而在不少学者们看来,产业集聚区建设更重要的是在内涵丰富的同时,也为以块状经济为特色的浙江传统产业转型找到了一条有效的升级路径。

导报记者了解到,早在2009年,浙江就确立了21个传统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示范区,一年后扩容到42个。为帮助实现这些传统产业的转型,由浙江省科技厅主导派驻首席专家领衔的专家服务组,在首批示范区还建成了17个公共服务平台,引导当地中小企业转型升级。

然而,进入后危机时代,抢抓全球新机遇、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浙江对于开拓新发展空间的危机感和紧迫感也开始从未有过地强烈。

作为长期研究区域经济问题的专家,浙江省社科院经济所研究员傅允生深味这一点对于浙江经济转型的重要意义。

“可以这么说,浙江专业集群的优势非常明显,块状经济发展在全国都具有代表性。前者有的称之为‘块状经济’,有的称之为‘产业集聚’、‘产业集群’,这两者的区别主要在于规模、水平等不同,当块状经济发展壮大了,用‘产业集聚’、‘产业集群’来描述就更加合适。”他告诉导报记者,同样的,原本镇、县范围内的集聚,现在也需要更大的发展空间。

一些重化工业的发展更是如此,需要进行区域功能上的规划。“像临港工业范围更大,就需要更大的平台,这里有两个纬度——空间更大、技术容量更高,这也需要更强的资源集聚能力,以适应更大的空间结构。”傅允生说。

正是在这样的逻辑下,14个着力集聚科技、人才等高端要素,在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市化相结合中推进的产业集聚区也就成了创造这种空间的有利平台。此间,规划者还存有的另一个意图也包括,把投资引向产业集聚区,带领经济由“块”向“带”发展。

引领区、增长点、制高点

诚如规划编制一完成,项目推进便成当务之急。如今,随着各种平台的搭建,引导产业投资的信息也随之而来,而借助搭起的14个产业集聚区,也让浙江有了呼唤大项目、大产业、大企业的新魅力。

导报记者了解到,面向国内外的知名跨国公司和大企业,包括当年“走出去”、今日“欲回归”的浙商,各产业集聚区当前正遵循规划的产业导向和空间布局,加快招商引资和选商引智的步伐。

绍兴滨海产业集聚区一期主导产业确定为节能电光源、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和新材料产业等;南太湖产业集聚区主导产业确定为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装备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生态高效农业……

此间,按照《浙江省产业集聚区发展总体规划》,14个产业集聚区将被打造成为浙江发展方式转变引领区、新的经济增长点以及竞争制高点。导报记者发现,这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优、新、高、特”产业又是引人注目的最大亮点。

“近年来浙江经济发展很快,人们普遍的印象是浙江土地资源高度稀缺,已经没有新的建设空间了,其实不然。”采访中,浙江省产业集聚区建设领导小组一位负责人表示,对于那些粗放型、高污染的落后产能,浙江确实无地可供,但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优、新、高、特”产业,仍然有足够的发展空间“虚位以待”。

如今,“虚位以待”的14个产业集聚区,同样为浙商投资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早在今年1月,在谈及浙江“十二五”如何转型发展时,浙江省发改委副主任刘亭就曾表示,产业集聚区将是今后浙商们应该抓住的一个“兴奋点”。

在他看来,浙江“十二五”发展的目标主要体现在5个指标,同时还要完成10大战略任务,这其中两个兴奋点至关重要。

“一个是海洋经济,另一个是14个产业集聚区,其中关于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配套等都会比较到位,如果投资的项目恰好是在其中,肯定能享受到一定的优惠。”刘亭说。

而在此之外,通过14个省级产业集聚区推进区域中心城市做大做强,规划者也期望能从整体上促进浙江经济转型升级,显著增强区域经济的综合竞争力,并在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上呈现出“两个一边”的理想愿景——“一边是人口和二、三产业高度集聚的城市及其连绵带,另外一边是适合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大片绿野良田和景色怡人的秀美山川。”刘亭表示,那种“白天机声隆隆、晚上黑灯瞎火”的“死城”,绝对不是人们所希望看到的产业集聚区。

市场导报 夏燕

(作者:,来源:)
数据统计中,请稍等!
温馨提醒:

当您的合法权益遭到侵害时,请冷静以待,可以通过咨询法律专业律师,咨询相关法律问题,走适宜的维权之路,这样才能最大程度保护您自身权益!

如果有法律问题,请拨打免费咨询热线:0574-83099995 我们及时为您解答。

免费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