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关于我们 > 媒体发布 > 正文

巨额投资打了水漂到底谁买单?

发布时间:2015-05-18 14:55商业秘密网

成都在2008年投资数千万建成面积近万平方的大慈寺历史文化街区,在今年4月被拆除完毕。而对于为何投入巨资建设的工程仅仅三年并且还未使用就被拆除,当地政府称,他们不满意建成后的整体效果,并表示拆除价值数千万的建筑,政府并无损失。(6月13日中广网)

据悉,宽窄巷子、文殊院、大慈寺、水井坊,这是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中要保护的四个历史文化街区。2008年建成的大慈寺历史文化街区一期工程,总面积近万平方米的仿古建筑,因为“看起来就像是假的”,并且和“文殊院”看起来差不多,“市里不满意”,这个耗资数千万的建筑,便被毅然决然地拆掉了。或许,这个拆掉的决定是正确的,如果允许一个劣质仿古建筑存在,贻笑后人,不如现在拆掉更明智一些。毕竟,长痛不如短痛,这个账,如此算来倒也可以让人接受。

但是,建,或者拆,总有一个是错误的决定吧。相比较建,拆的阻力更大、压力也更大,因此,当会更慎重一些。不过,打死我也不明白的是,拆掉一个耗资数千万的建筑,政府并无损失,这话从何说起,莫非政府算的是政绩账?政治账?抑或是这个损失会有人来弥补?没有一个投资商是傻瓜,他们在这里损失的,肯定会在别的地方补回来,最终还是要老百姓来买单,这个道理谁都明白。总之,再怎么算,这数千万投资总是打了水漂,就算不是政府投资,也是一种损失。换句话说,如果投资真不是政府的,那倒让我们怀疑政府这么果断背后的动因了:反正不是政府的损失,所以才建得随性,拆得果断。建是政绩,拆也是政绩,双重的政绩,需要谁主导,这,不是儿戏吗?

如今各地风风火火一拥而上的各种文化开发与建设,构成了文化领域的“产能过剩”现象,而且这些名义上所谓的文化建设,本质上只是一种伪文化的堆砌。以这个短命的“大慈寺”文化街区为例:伪得都不好意思看下去了,所以得拆。但是,当初是谁提议建的?又是谁建的?这,总不能没有人负责吧?就算建或者拆,不需要政府掏一分钱,但政府决策的失误,政府信用的流失,政府在一拆一建之中无形资产的流失,有没有人负责?拍板了是自己的政绩,出事了都一推三六九,并且找出各种各样的理由来搪塞,甚至贴金,天下哪有这样便宜的事情,莫非真以为老百姓都是傻瓜,任由你捉弄戏耍啊?

“建也有理,拆也有理”,这种荒唐的逻辑,之所以能够成为现实,就是因为没有人需要为错误的决策负责。在一些地方,继任者总喜欢推翻前任的决策,美其名曰“推陈出新”,一个领导一个思路,好像治下的地盘是自家的自留地,全然不顾百姓的感受,不顾公共利益,建和拆,成为装点政绩的主要手段,这种短视的自利的思维,不绝于耳,根本的原因,就是权力的火车不需要在责任的轨道上行驶,才会如此天马行空,我行我素,成都的“惊世之拆”,大体也是如此。

在我看来,这个耗资数千万的短命建筑,无论是建,还是拆,都有失责的地方。如果不把这个责任搞清楚,不对相关的人员进行严厉问责,这种拆建的游戏还会不断地玩下去,“政府没有损失”的论调,还会唱下去。唱到最后的结果,只能是损失政府公信,凉了百姓的心。

□肖余恨

来源:现代金报

(作者:,来源:)
温馨提醒:

当您的合法权益遭到侵害时,请冷静以待,可以通过咨询法律专业律师,咨询相关法律问题,走适宜的维权之路,这样才能最大程度保护您自身权益!

如果有法律问题,请拨打免费咨询热线:0574-83099995 我们及时为您解答。

免费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