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好不如“吆喝”高堂而皇之忽悠消费者——食品广告乱象调查
被曝光“国产”后,冰雪皇后(DQ)将官网上“进口果酱”等字样悄然删除;声称“现磨现做”的很多豆浆,却是豆浆粉冲调的;号称“猪骨熬制”,其实是浓缩液勾兑的……
记者调查后发现,食品行业利用诱人广告词吸引消费者成为使用的伎俩,很多大企业还炮制出很多新鲜名词,煽动性、迷惑性十足。消费者不禁发出疑问,既然广告有这么强烈的误导成分,缘何还能登上电视、平面媒体,以及商铺的宣传海报,堂而皇之地忽悠消费者?
食品行业广告乱象多
在被爆出果酱国产之后,记者点开DQ中国官网发现,关于“风尚秀身”系列产品的宣传语有了小小的变动。百度快照和现有官网的比较可见,原先宣称为“由黑莓、越橘莓、芒果、草莓等新鲜果莓或进口果酱、配上新鲜榨取的香甜橙汁”,现在悄然删去了“新鲜果莓或进口果酱”、“新鲜榨取的香甜橙汁”等词句,此前官网上声称的“维生素、纤维质非常丰富”也改成了“口感丰富”。
事实上,食品行业这样夸大宣传、忽悠消费者早已不鲜见。细数周围的食品广告,总是能挑出一些模棱两可的说法。
“汤底由纯猪骨熬制而成富含钙质,一碗汤的钙质含量是牛奶的4倍、普通肉类的数十倍。”在味千拉面的官网和门店菜单中,其汤料的营养一直是宣传的最大卖点。而在很多消费者看来,这样具有诱惑力的广告语无疑让自己很心动。记者近日来到上海味千拉面港汇广场店,其菜单也没有什么改变,介绍里最大的卖点仍然是汤汁营养丰富。
事前审查未能堵漏
上海汇业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吴冬表示,号称是“进口”,实际上却是国产,这样的行为已经构成了对消费者进行欺诈,企业不能对宣传词一删了事,一方面消费者可以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退一赔一,另一方面监管部门也应进行调查,一旦确认应处以行政处罚。
让很多消费者产生疑惑的是,广告本来是让消费者了解某一品牌的方式,食品作为涉及面非常广的产品理应营造更好的广告环境,如今食品广告却成为虚假宣传的重灾区,且屡屡曝光,这其中到底是哪个环节出现了问题?专家对记者表示:监管系统可能出现了一定的灰色地带。
一名工商执法人员对记者说,国家对保健食品、药品、医疗器械等特殊商品的广告审查比较严格,广告内容需要到食药监等相关部门进行备案,但一般的食品广告并不需要备案,属于“事后监管”,平时以日常巡查为主。
也就是说,对于一般的食品广告审查与其他产品并没有太大差别。复旦大学广告系主任程士安告诉记者,申请发布食品广告,必须持有食品卫生监督机构出具的《食品广告证明》,进口食品还需提供额外证明性文件,此后广告审查机关则是对广告内容和形式进行审查。
专家表示,对于食品这一类涉及面广的商品,其宣传用语必须慎之又慎,审查机关必须对其真实性进行严格把关。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院长黄升民分析说,从近期被曝光涉嫌虚假宣传的味千拉面、DQ冰淇淋等案例来看,把关者的审核并没有到位,流于形式。事实上尤其是产地等信息,普通消费者从肉眼根本无法辨别,只能靠事前审核做到更加仔细。
事后追惩经常有追难惩
专家认为,目前我国的广告法仍然是框架性的,内容比较粗略,其中虚假宣传的追惩额度对商家而言“九牛一毛”。程士安说,正是这样轻的惩罚,使得很多企业明知故犯、铤而走险。
黄升民说,事实上国外对于广告的监管也大多采用事后追惩的方法,但欧美国家广告市场相对健康,其重要的制度保障是对违规者的惩罚规定非常严格,一旦犯错,企业可能会被罚到倾家荡产,并且记入“黑名单”,成为不诚信的上榜企业,“从目前情况看,我国的此类制度还需亟待完善。”
同时,监管部门在审查时没有堵住漏洞也应负起一定的责任。程士安表示,到底是“进口”还是“国产”,以及提供的其他证明性材料是否真实,监管部门必须切实负起审查的责任。不过专家同时也提醒,对于食品行业质量好不如“吆喝声”高的现象,也需要消费者提高甄别能力,培养自己的广告素养,不能人云亦云、偏听偏信。(据新华社上海8月7日电)
来源:宁波日报
(作者:,来源:)- 专家建议绘制专利地图助力我国通信行业抢占制高点 2015-06-04
- 有限责任公司的设立及法律地位主要有哪些 2015-06-05
- 2014年宁波十大版权事件评出 2015-06-02
- 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英德冷饮部兰忠德侵犯百色市酒厂右江注 2015-05-10
- 商业秘密,请让我们来保护你! 2015-05-10
- "抢”人商号还告人侵权 2015-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