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关于我们 > 媒体发布 > 正文

天宫一号飞上太空

发布时间:2015-05-18 14:55商业秘密网

希望您将“商业秘密网”推荐给您的好友,在“商业秘密网”右上角点击“会员注册”。商业秘密商业秘密商业秘密商业秘密商业秘密商业秘密商业秘密商业秘密商业秘密

  随着天宫一号于29日21时16分发射升空,中国向空间站时代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这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147次飞行,也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实施以来的第8次发射。

  秋夜的酒泉卫星发射场上星光闪耀,全新改进的长征二号FT1火箭点火升空,明亮的尾焰映红了大漠长空。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常万全宣布发射成功。天宫一号升空后各相关信号均正常。

  从1999年第一艘飞船飞上太空到这次天宫一号发射,12年间,中国的载人航天工程以坚实的步伐迈向建造空间站这一19年前启动载人航天工程时便确定的目标。

  与神舟七号一样,托举天宫一号一飞冲天的,依旧是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然而,与3年前的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相比,这次发射天宫一号的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在外形、技术状态、相关参数、内部结构上都有变化。

  “针对天宫与神舟的不同状态,火箭进行了170多项变化。”运载火箭系统副总设计师张智说,“这样规模的变化,相当于研制一枚全新火箭。”

  因此,这枚火箭被称为长征二号FT1。

  据运载火箭系统总设计师荆木春介绍,为了适应天宫飞行器较大的容积,火箭采用了新的整流罩,此前发射神舟七号的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的整流罩长10.7米,最大直径为3.8米,而长征二号FT1运载火箭整流罩的长度为12.7米,最大直径为4.2米。火箭整流罩还采用了技术上更先进的冯·卡门曲线头椎。“这种曲线设计可以减少空气中的阻力,适应火箭在大气中的飞行,外形看起来也更漂亮。”荆木春说。

  除此之外,火箭的运载能力也进一步增加。为了能够承载更多推进剂,火箭助推器的形状由椭球型改成锥形。“这样做使火箭的运载能力提高了100多公斤。”张智表示,运载能力的增加对载人航天工程有着不小的贡献。

  值得一提的是,改进后的长征二号FT1火箭入轨精度比过去有很大提高。“我们在控制上采取了很多措施,采用了惯性测量组合,有效提高了入轨精度。”荆木春说。

  运载火箭的技术状态更改,也对发射场提出了50余项新增的技术需求。“我们在原有发射载人飞船火箭的基础上,适应发射天宫一号的要求,进行了100多项技术状态更改。”发射场系统总指挥、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主任崔吉俊说。

  天宫一号发射后,不仅将与神舟八号进行交会对接,此后还会相继与神舟九号、十号完成交会对接。

  “意义重大。”对于浩淼天际中浪漫而精准的一吻,天宫一号的技术负责人杨宏这样评价,“首次交会对接任务的成功,将意味着继美、俄之后,中国成为第三个独立掌握交会对接技术的国家,这将为我国今后开展更大规模的空间探索、建造中国载人空间站奠定扎实的技术基础。”

  1992年,中国确立了载人航天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杨宏介绍说,此前的10多年间,神舟系列飞船的成功发射,为载人航天工程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经验:神舟一号到神舟六号的成功发射,实现了第一步“发射载人飞船”的发展战略;神舟七号实现了航天员出舱活动的技术突破,拉开了第二步“空间实验室阶段”的序幕。

  如今的天宫一号交会对接任务,是中国航天“三步走”战略的第二步第二阶段。

  站在神舟宽阔的肩膀之上,天宫开始了中华民族叩问天际的新探索。

  指路天宫:站在神舟肩膀上开始新探索

  飞往天宫:华丽“变身”助推天宫飞天

  “与神舟飞船相比,天宫一号实验舱里的空间要大许多,达到了15立方米。”空间实验室系统副总设计师白明生说,作为中国目前研制的最大的载人航天器,天宫一号为航天员提供了更为宽敞的工作生活空间。

  “如果说神舟飞船里面的空间是温饱水平的话,那么天宫一号里面的空间就达到了小康水平。”白明生用形象的比喻说明这种变化。

  天宫一号采取了多项人性化设计,为航天员提供舒适的载人环境。杨宏介绍,实验舱内的照明、睡眠区、空气成分都有良好的控制。舱内设立了两个相对独立的睡眠区,拉上帘后,两个区域相对封闭,为航天员提供了隐私环境。航天员可以在里面睡觉,也可以看书听音乐。

  此外,舱内还设置了健身器材,用于锻炼航天员的下肢机能。针对失重状态中血液上涌给身体带来的不适,舱内特别增加了“下体负压桶”,人站进抽出气体的这种桶里后,可以引导血液下行。

  “载人航天的理念就是以人为本,天宫一号的每一处设计,都考虑到航天员的需求。”白明生说。为了给航天员的太空之旅增加乐趣,天宫一号内还设置了人性化的个人娱乐设施,航天员可以使用笔记本电脑收发邮件,利用可视电话与亲友同事进行交流,可以实现天地间多种形式的沟通。

  享受天宫:太空生活从“温饱”到“小康”

  中继卫星的正式投入使用,令天宫一号的美丽身姿能更长时间地停留在人们的视线中。

  2008年,我国首颗数据中继卫星成功发射升空。中继卫星的加入,使天宫一号的测控覆盖率提升至70%左右。

  “直观地说,就是我们能看到的天宫一号的转播时间更长,天宫一号绕地球一圈的时间是1个半小时,我们可以观测到它的时间是1个小时左右。”测控通信系统副总设计师麻永平介绍。

  测控覆盖率的提升,对降低飞行器运行风险、提高地面测控指挥决策效率,尤其是在飞行器出现异常情况下及时实施故障分析和太空抢救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70%的覆盖率,并不是中国航天人的最终目标。

  “在不断完善陆基和海基测控网的情况下,我们未来还要继续发射中继卫星,实现通过中继卫星进行全部覆盖。”

  决策天宫:测控覆盖率扩展到70%

  拓展天宫:太空实验与百姓生活相连

  从神舟一号开始,中国已经在太空开展了百余项太空科学试验。

  利用太空的独特微重力、真实环境和有利的高度,开展地面无法进行的空间试验研究,从而为人类造福,已成为人类目前载人航天活动的主要目的。

  天宫一号的建成,真正将科学实验室“搬”到天上。

  空间应用系统副总设计师张善从介绍说,在轨寿命长达两年的天宫一号安排了地球环境监测、空间材料科学、空间环境探测3个方面的空间科学试验,试验过程贯穿天宫运行始终,所得数据将提供给各个科研单位开展应用研究。

  看起来遥不可及的太空科学试验,实际上与百姓生活紧密相连。张善从说:“天宫一号上安置了高光谱成像仪,如果试验成功,以后我们再去看哪个地方有污染,就不需要通过抽样检查或者跑到市场里面去检查了,而是通过遥感手段就能探测到。”

  “合理利用太空,必将不断改变人类生活。”张善从说,这也是探索太空的魅力所在。中国将在2016年前研制并发射空间实验室。2020年前后建造空间站。

  张善从说,天宫一号上安排有实验项目。后续的神舟八号上,中德将首次联合开展空间生命科学实验。

  “我们要建一个开放的国家级空间实验平台。”周建平说,过去,中国曾为世界贡献四大发明。未来,在开发太空造福人类方面,我们期望能做出更多的贡献。

来源:今日早报

(作者:,来源:)
温馨提醒:

当您的合法权益遭到侵害时,请冷静以待,可以通过咨询法律专业律师,咨询相关法律问题,走适宜的维权之路,这样才能最大程度保护您自身权益!

如果有法律问题,请拨打免费咨询热线:0574-83099995 我们及时为您解答。

免费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