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企业商业机密泄漏 前雇员成最大隐忧?!
中国经济网8月8日讯(记者徐惠喜)企业内部机密信息被认为极具交换价值。全球各主要经济体都采取了立法手段来保护此类宝贵信息,如美国《商业秘密保护法》与欧盟《商业秘密保护指令》,及中国最新的《网络安全法》。近来,一些引发关注的黑客事件频发,在中国乃至亚洲地区,企业最担心的是被前雇员、顾问或供应商盗取商业机密。
贝克·麦坚时国际律师事务所最新发布的研究报告对商业机密在当今企业环境中的角色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显示,亚洲企业最为担忧的是前雇员窃取或不正当分享企业的商业机密(占比35%),28%的企业则认为企业与外部顾问、供应商和客户的关系是对商业机密被窃取的最大威胁,而只有18%的企业认为网络犯罪/黑客是他们最大的担忧。麦坚时律师事务所认为,商业机密是指给企业带来竞争优势的任何秘密的商业信息,如制造技术、计算机演算程序、营销策略、食谱、供应商名单与定价信息等。与其他包括专利与商标在内的知识产权不同,商业机密不需要向政府提交申请以获得法律保护。为了保护它们,企业需要做的就是采取措施来保持信息的机密性。
报告发现,绝大多数的企业都认为商业机密和知识产权对于企业的品牌价值和战略发挥着非常重要或者关键的作用。受访的亚洲企业管理层中有85%都认为商业机密和知识产权是业务的核心要素,这一比例高于全球其他地区。在亚洲接受调研的企业中,有40%已经将商业机密和知识产权的保护列为董事会管理层最重要的五大忧虑之一。在知识产权保护的关键领域,企业也清晰的意识到商业机密比商标、专利甚至两者都更加重要。
然而,这项调查也使人们对所采取的保护措施的程度感到担忧。亚洲受访企业中,有五分之一的机密信息曾被盗取,另有13%并不确知他们是否曾被盗取商业机密。亚洲包括中国和印度在内的主要市场,对商业机密的保护和地方政府相关执法力度的增强存在着很大的需求空间。同时,仅有不到三分之一的企业保存有自身商业机密的清单以及如何处理违规行为的应对方案。
贝克·麦坚时亚太区知识产权部门主席Say Sujintaya表示,一个企业对保护自身商业机密的重视程度甚至决定了这个企业的成败与否。“商业机密被盗并不经常成为头条新闻,因为这一行为是暗中进行的,有时不能够被马上察觉。当企业明显失去了对当地或者国际竞争对手的长期优势时,往往可以追溯到一个商业机密被盗事件。事实上企业可以做很多事情来保护自己,包括清晰的界定企业商业机密的范围和内容,以及这些商业机密的价值权重。接下来就是对商业机密入口的管理问题,企业需要确保与员工和合约方签订无懈可击的协议,并保证计算机系统免受网络犯罪的威胁。”
(作者:徐惠喜,来源:中国经济网)
- 对侵犯商业秘密行为应承担那些行政责任 2015-06-01
- 商标评审申请及答辩 2015-05-10
- 谈谈“传奇”私服及其侵犯商业秘密的性质 2015-05-29
- 软件著作权登记与取得著作权没有任何的关系 2015-06-02
- 最高法司法解释:反向工程获商业秘密“合法” 2015-05-10
- 业界热议录音制作者广播权 2015-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