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知识产权智库 > 商标权保护 > 优秀文章 > 正文

“代理人条款”能否适用于已注册商标

发布时间:2015-08-26 16:35商业秘密网点击率:
  我国现行商标法第十五条第一款规定:“未经授权,代理人或者代表人以自己的名义将被代理人或者被代表人的商标进行注册,被代理人或者被代表人提出异议的,不予注册并禁止使用。”在实践中,适用我国现行商标法第十五条第一款的案件,大多涉及到对被代理(表)人未注册商标的保护,但这并不意味着如果被代理(表)人在先已经申请或注册了商标,则必然不能适用该条款寻求保护。
  追根溯源
  我国现行商标法第十五条第一款的规定是履行国际公约的要求。《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第六条之七规定:“(商标:未经所有人授权而以代理人或代表人名义注册)(1)如果本联盟一个国家的商标所有人的代理人或代表人,未经该所有人授权而以自已的名义向本联盟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国家申请该商标的注册,该所有人有权反对所申请的注册或要求取消注册,或者,如该国法律允许,该所有人可以要求将该项注册转让给自己,除非该代理人或代表人能证明其行为是正当的。(2)商标所有人如未授权使用,以适用上述第(1)款的规定为条件,有权反对其代理人或代表人使用其商标。(3)各国立法可以规定商标所有人行使本条规定的权利的合理期限。”
  从字面上看,上述规定并未明确商标所有人商标为注册商标还是未注册商标。从《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的用词来看,其在该条规定使用的商标所有人对应英文为“proprietor”,在公约其他条款使用“proprietor”一词时,也有注册商标所有人的含义。例如,《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第五条C小节(2)关于未改变注册商标显著特征的使用的规定,“proprietor”即是商标注册人的意思。因此,《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本身并未将被代理(表)人的商标限定为未注册商标。如果自行将该条规定适用范围限制在未注册商标,实际上抬高了《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对被代理(表)人商标的保护条件。
  原意探究
  我国现行商标法第十五条第一款最早出现在我国商标法中是2001年商标法进行第二次修正以后。此前,1993年我国进行第一次修正的商标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已经注册的商标,违反本法第八条规定的,或者是以欺骗手段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取得注册的,由商标局撤销该注册商标;其他单位或者个人可以请求商标评审委员会裁定撤销该注册商标。”1993年我国第二次修订的商标法实施细则第二十五条第一款对“其他不正当手段”进行了解释,其列举的情形中第(三)项为:“未经授权,代理人以其名义将被代理人的商标进行注册的。”
  2001年我国进行第二次修正的商标法将实施细则的规定上升到法律中,在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上提交的的关于修改商标法的说明中指出,《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第六条之七规定禁止商标所有人的代理人或者代表人未经商标所有人授权,以自己的名义注册该商标,并禁止使用。据此,考虑到我国恶意注册他人商标现象日益增多的实际情况,草案增加相关规定。从以上立法说明可见,对我国商标法第十五条的增加,意在制止“恶意注册他人商标”,并非制止一般意义上的“恶意抢注”,也未说明该条规定是对未注册商标的保护。另一方面,“恶意抢注”并非法律上的用语,而是对不正当注册行为的一种统称,无法直接和抢注他人未注册商标对应起来。
  如果作进一步考察,商标确权程序中对未注册商标保护的几个条款,我国现行商标法第十三条第二款明确为“未在中国注册的驰名商标”,我国现行商标法第十五条第二款明确为“在先使用的未注册商标”,我国现行商标法第三十二条后半段明确使用“抢先注册”字样,而其他条款在未明示或暗示只适用于未注册商标的情况下,不宜作直接推定。(作者:臧宝清,来源:中国知识产权报资讯网)
数据统计中,请稍等!
温馨提醒:

当您的合法权益遭到侵害时,请冷静以待,可以通过咨询法律专业律师,咨询相关法律问题,走适宜的维权之路,这样才能最大程度保护您自身权益!

如果有法律问题,请拨打免费咨询热线:0574-83099995 我们及时为您解答。

免费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