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知识产权智库 > 专利权保护 > 知识 > 正文

战略性新兴产业专利增长两倍靠什么?

发布时间:2015-05-15 10:40商业秘密网

  近年来,我国立足国情,将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等七大产业作为重点培育和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了推动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国务院办公厅近日转发了国家知识产权局等十部门联合制定的《关于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知识产权工作的若干意见》(下称《意见》)。其中指出,到201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发明专利拥有量和专利国际申请量分别比2010年增长两倍。

  “增长两倍”意味着什么?靠的又是什么?无疑,无数的事实证明,“增长两倍”目标的实现,离不开自主知识产权的有力支撑。

  专利支撑朝阳产业

  “发展新兴产业,靠的就是专利。”福建新大陆科技集团公司(下称新大陆公司)有关负责人向本报记者介绍,近年来该企业依靠专利等知识产权成功实现转型升级,在物联网产业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2011年,该企业自主研发出物联网核心技术之一的全球首颗二维码解码芯片。围绕这块指甲盖大小的芯片,该企业提交了179件专利申请,其中包括120件条码芯片专利申请、37项二维码识读引擎专利申请和22件二维码物联网应用模式专利申请,打造了我国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芯”。正是依靠600多件专利,该企业成为国内领先的集物联网核心技术、核心产品、行业应用和商业模式创新于一身的综合性物联网企业。

  更为可喜的是,像新大陆这样的中国企业数量正在不断增多。尽管在技术水平上还存在一定差距,但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迅速扩大,产业规模已居世界前列。在节能环保产业,“十一五”期间,国内申请人提交的专利申请超过2万件,其中发明专利超过20%,年产值超过1.1万亿元。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第三代移动通信(3G)向第四代移动通信演进技术(LTE)方面,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兴通讯)和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下称华为公司)等中国企业占据一定优势。在2011年全球企业通过《专利合作条约》(PCT)途径提交的国际专利申请排名中,中兴通讯名列第一,华为公司名列第三,彰显了中国企业的竞争实力。

  竞争核心知识产权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差距和不足。这就要求我们在知识产权方面提供更加强有力的支撑。”国家知识产权局有关专家表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要是提升科技创新实力,综合表现为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的竞争。然而,我国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知识产权发展态势不容乐观,一是各国非常重视在我国进行知识产权布局;二是我国掌握的主要技术领域的核心技术少;三是我国相关企业比较缺乏国际布局和参与全球竞争的意识。

  近年来,世界各国都将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重点发展的目标。欧盟在2005年就提出了物联网的概念;美国国际商业机器公司(IBM)提出了互联网加物联网的“智慧地球”战略;韩国、日本等国也出台了相关政策,积极倡导战略性新兴产业专利研发及产业化应用的发展。

  近5年来,世界范围内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专利数量激增,发明专利申请量增速显著加快,是同期传统产业领域发明专利申请平均增速的3至4倍。

  对此,我国“十二五”规划纲要指出,要促进新兴科技与新兴产业深度融合,把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成为先导性、支柱性产业。2010年10月10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其中涉及到知识产权的任务措施共有9项,包括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等方面。

  “此次《意见》是在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全面部署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背景下制定的。”国家知识产权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我国专利申请呈现大幅增长,截至2011年底,代表较高专利质量指标、体现专利的技术和市场价值的我国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35.1288万件,首次超过国外在华发明专利拥有量;国内(不含港澳台)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2.37件,向“十二五”规划纲要指标又迈进了一大步。业内专家认为,有了政策的引导,有了对专利的重视,有了企业的努力,到201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发明专利拥有量和专利国际申请量分别比2010年增长两倍的目标是可以实现的。

  “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必须高度重视知识产权。”谈到专利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撑作用,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田力普近日指出,事实表明,在新兴产业领域,知识产权已成为各国竞争的焦点。专利布局已经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先发企业抢占制高点的首选策略,各国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未来竞争的态势已然十分明显。必须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加快将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成先导产业和支柱产业,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

来源:网络

(作者:,来源:)
温馨提醒:

当您的合法权益遭到侵害时,请冷静以待,可以通过咨询法律专业律师,咨询相关法律问题,走适宜的维权之路,这样才能最大程度保护您自身权益!

如果有法律问题,请拨打免费咨询热线:0574-83099995 我们及时为您解答。

免费咨询律师